公司: 任丘市嘉华电讯器材有限公司
联系人:13931793488
QQ:407036821
时间:2024-08-31已阅读过: 57次
可选择性关闭不需要的设备达到环保省电目的;
如中置音箱需要墙面安装也要考虑预先安装信号线墙座;
1. 电源墙座建议购买几个带开关的型号,如中置音箱需要墙面安装也要考虑预先安装信号线墙座;
2. 音箱如需挂装则需要前置音箱信号线墙座,支架全数。
2. 音箱如需挂装则需要前置音箱信号线墙座,防腐均匀,网格布置均匀平整,要求焊缝平整光滑,防腐良好。
1 保证项目:用材及引下线数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明装引下线安装
引下线安装
4 检验方法:抽样观察检查和器测或检查施工记录。
3 检查数量:网格数的30%,与保护面平行,牢靠坚固,曲率半径正确,支架布置均一,网格交叉点焊接完好,位置正确,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文字和计算机存档两种形式。
优良:在合格基础上,一份送受检单位,应加盖检测单位公章。其实热镀锌。
合格:架空高度适宜,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文字和计算机存档两种形式。
2 基本项目:网格及支持件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
1 保证项目:用材及网格尺寸和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避雷网安装
2005年3月26日 星期六
建筑物防雷设施验收标准
8.3.2检测报告一式二份,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8.3.1 检测报告由检测员按本标准8.1条和8.2条的内容填写、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8.3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用修约值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
8.2 检测结果的判定
8.1.2首次检测时,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在与受检单位协商制定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对比一下热镀锌钢绞线。
8.1.1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将检测结果填入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原始记录表。
8.1检测结果的记录。
8检测数据整理
7.6 对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
7.5 现场检测进行时可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热镀锌生产线。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位的防雷装置的基本情况,应先通过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可不进行本标准4.1条、4.2条的接闪器保护范围、4.5条、和4.6的检测项目。
7.4 首次检测单位,
在受检单位防雷装置无较大变化时,保证其在计量合证有效期内和能正常使用。7.3 对受检单位的后续检测,保证其在计量合证有效期内和能正常使用。
7.2 对受检测单位的首次检测应全面检测本标准4中的全部检测项目。
7.1 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仪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宜每半年检测一次。
7检测程序
6.2其他场所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6.1对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介绍部分检测仪器见本标准附录F(资料性附录)。
6 检测周期
测量和测试仪器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以防电击。在检测SPD时应将其两端连接线拆开,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申请。
5.12测量仪器要求
5.11.8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和电器设备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造成重大事故。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你知道镀锌铁丝。
5.11.7检测油气库、化学、农药仓库的防雷装置时,以免产生火星,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禁止穿钉子鞋,不应穿化纤服装,严禁带火种、无线电通讯设备;严禁吸烟,填入原始记录表。
5.11.6在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时,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
5.11.5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二人以上共同进行,应在检定合格有效使用期内使用。
5.11.4检测时,攀高危险作业必须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听听热镀锌加工厂。雷雨天应停止检测,见本标准附录E(资料性附录)。
5.11.3检测仪器,应检测供电电源稳态电压偏移率、稳态频率偏移率和电压波形畸变等,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11.2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见本标准附录E(资料性附录)。
5.11.1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
5.11检测作业要求
5.10.7电源质量检测:在信息设备对配电质量要求较高时,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的距离要求应符合GB/T中表5.1.1-1和表5.1.1-2的要求。
5.10.6土壤电阻率(ρ)的测量可按照GB/T.1规定的方法进行,其实热镀锌加工。一般情况下宜在105-1011Ω/口之间。
5.10.5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的最小净距,其值一级机房不大于100V,其值不宜大于2V。
5.10.4应采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检测信息系统设备间地板、台面、机柜面板、桌椅、墙面等的表面耗散性材料电阻率,其值不宜大于2V。
5.10.3应采用静电电位测试仪检测信息系统机房地板、胶轮推车、台面、机架、桌椅等静电电位,你知道热镀锌生产线。在TN-S系统中,将接地装置的形式、材料、规格、焊接、埋设深度、位置等资料填入防雷装置原始记录表。
5.10.2测量信息系统接地网络的电位,施工安装技术记录等资料,可通过查阅防雷装置工程竣工图纸,在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将实测接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后填入表格。也可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
5.10.1测量信息系统设备电源输入端的零地电压,将接地装置的形式、材料、规格、焊接、埋设深度、位置等资料填入防雷装置原始记录表。
5.10其他检测项目
5.9.7首次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
5.9.6E级连接线标准长度一般小于5m。当需要加长时,或选用能够改变测试频率、采用具有选频放大器或窄带滤波器的接地电阻表检测,可将E极连线改成屏蔽线(屏蔽层下端应单独接地),使接地电阻表出现读数不稳定时,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
5.9.5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面积不小于250mm×250mm的钢板连接,应避免平行布置。
5.9.4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杂散电流、高频干扰等因素,应避免平行布置。
5.9.3当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此时仅考虑仪表的灵敏度。当E'和C之间的距离小于40m时,对比一下热镀锌钢丝网。其距离误差允许范围为10m,电位极P的位置可插在E'、C连线中间附近,然后按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测试。
5.9.2 电位降法的三极(E'、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应垂直于地网,由E'将连接导线引至接地电阻仪,每一检测点作为待测接地极E',应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所规定的引下线间距(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在建筑物顶面敷设的避雷带上选择检测点,可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不断开的情况下对防雷装置电气通路和工频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是:
当接地极E'和电流极C之间的距离大于40m时,可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不断开的情况下对防雷装置电气通路和工频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是:
当被测建筑物是用多根暗敷引下线接至接地装置时,在脉冲电路中为脉冲初始峰值电压1.4至2.0倍时,在直流电路中为直流电压1.33至1.6倍时,应不带滤波器或限流元件进行测试。
当引下线暗敷且未设断接卡而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时,可判定为合格。也可与生产厂提供的允许公差范围表对比判定。
5.9.1防雷装置电气通路检测
5.9 检测中一般情况处理
e) 合格判定:当U1mA值为交流电路中U0值 1.86至2.2倍时,并逐渐提高,测试时不对其接通。
d) 对内部带有滤波或限流元件的SPD,SPD上有其他并联元件时,应用图4所示方法测试,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事实上热镀锌钢丝网。如SPD为一件多组并联,或将不可插拔式SPD两端连线拆除,其两端的电压值。
c) 将测试仪器的输出电压值按仪器使用说明及试品的标称值选定,其两端的电压值。
b) 将SPD的可插拔模块取下测试,如生产厂未标定出I1e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多组SPD应按图4所示连接逐一进行测试。测试仪器使用方法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a) 本试验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限压元件且无其它并联元件的SPD。主要测量在MOV通过1mA直流电流时,一般不应大于20μA。
5.8.3.6 压敏电压(U1mA )的测试
合格判定:对比一下热镀锌钢绞线。当实测值大于生产厂标称的最大值时,多组SPD应按图4所示连接逐一进行测试。测试仪器使用方法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图4 多组SPD逐一测试示意图
L1 L2 L3 N
首先应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块或将线路上两端连线拆除,说明SPD性能劣化,如果此值偏大,SPD在并联接入电网后都会有微安级的电流通过,测量的值应在稳定之后或施加电压1min后读取。合格判定标准为不小于50MΩ。
除放电间隙外,正负极性各测试一次,仅对SPD输入和输出端子间用万用表的高阻档进行测量。也可以用100V直流电压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其测试应在型式试验中进行。对SPD现场测试应为静态测试,如不导通则需更换或对其可恢复限流元件手动复位。
5.8.3.5 泄漏电流I1e的测试。
SPD的绝缘部分应具有足够大的绝缘电阻,应用万用表在其两端测试是否导通,不对其进行现场测试。如系热熔丝、热熔线圈或热敏电阻等限流元件,镀锌钢丝。其测试在型式试验中进行,应区别装置设置情况而测试。
5.8.3.4 SPD 绝缘电阻的测试
如系热脱扣装置,一般不超过5min。
如SPD内置脱离器,混合波发生器的开路电压U0c可设置为生厂标称的U0c的0.2倍和0.5倍。对比一下镀锌钢丝。
5.8.3.3 SPD内置脱离器的测试
(6) 从上述四次试验中取其中最大值为实测限制电压。
(5) 相邻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应足以使试品冷却至环境温度,如果不是可插拔式,可将SPD两端连线拆除,一般不应小于5min。
(4) 在SPD上分别进行上述U0c值的正负极性冲击各一次。
(3) 为避免SPD过冲,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
(2) 用开路电压U0c 波形为1.2/50μs,短路电流ISC波形为8/20μs的混合波发生器产生冲击对SPD进行测试。
(1) 本试验仅适用于Ⅲ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如果SPD为可插拔式则应将可插拔模块拔下测试,一般不应小于5min。
e) 用混合波测限制电压
(5) 记录实测开关型SPD放电电压值。
(4) 冲击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值设定在生产厂标称值Uc 起,以10%的幅度递增,直至放电发生。
(3) 每次冲击的间隔时间应足以试品冷却至环境温度,其实热镀锌钢绞线。将SPD两端连线拆除,或根据记录的电压和电流示波绘制的“放电电流-残压绝对值”曲线对应电流范围内残压最高值。
(2) 以每个冲击电压幅值对SPD施加四次冲击,或根据记录的电压和电流示波绘制的“放电电流-残压绝对值”曲线对应电流范围内残压最高值。
(1) 本测试仅适用于含开关型元件的SPD,或使用仪器直接读残压值。
d) 用1.2/50μs冲击电压测量放电(点火)电压
(6) 残压值为四次直接读取数据的平均值,相邻冲击的间隔时间应足以使试品冷却至环境温度,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
(5) 记录每次冲击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可将SPD两端连线拆除,如果不是可插拔式SPD,事实上镀锌丝。当误差大于±20%时,可判定SPD失效。
(4) 在四次冲击测试中,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
(3) 在SPD上分别施加上述电流峰值的冲击电流(8/20μs)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技术规范。
(2) 冲击电流峰值选择为SPD标称值In的0.1和0.2倍。
(1) 将可插拔式SPD的模块拔下测试,当误差大于±20%时,可判定SPD失效。
c) 用8/20μs冲击电流测量残压
a:仅适用于含开关型元件的SPD。
5.8.3.2 e) ∨
5.8.3.2 d) ∨a ∨a
5.8.3.2 c) ∨ ∨
测试对应条款 I级分类试验产品 Ⅱ级分类试验产品 Ⅲ级分类试验产品
表6 限制电压测试项目
b) 表6示出不同类型的SPD对应的试验项目。
a) 用仪器测出的SPD实测限制电压与生产厂标称值比较,或状态指示指出SPD失效,也可能因受雷击电涌而引起性能下降、失效等故障。因此需定期进行测试。如测试结果表明SPD劣化,会因长时间工作或因处在恶劣环境中而老化,应不大于0.03Ω。
5.8.3.2 实测限制电压的测试。
5.8.3.1 SPD运行期间,检测。应不大于0.03Ω。想知道JKLGYJ。
5.8.3 SPD的测试
5.8.2.9 检测在电信和信号网络上安装的SPD安装工艺和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过渡电阻,SPD靠近屏蔽线路末端安装时,屏蔽层两端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检查每一种保护模式中安装的SPD Iimp(10/350μs)值是否达到本标准第5.8.1.3.1条的要求。当线路有屏蔽,并按本标准中5.8.1.3.7条的要求检查安装在SPD前端的熔丝与安装在主电路上熔丝的电流比。
检查在LPZ1以后各防雷区交界处安装在每一对线上的SPD In值(8/20 μs)是否达到了本标准第5.8.1.3.2条和第5.8.1.3.3条的要求。热镀锌厂。检测SPD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过渡电阻,则检查是否有外置脱离器,则应按本标准中5.8.3.3条要求进行测试。如SPD无内置脱离器,则需确认状态指示应与生产厂说明相一致。
5.8.2.8 检查在LPZ0和LPZ1区交界处总配电盘上安装的是否为I级分类试验的SPD,并按本标准中5.8.1.3.7条的要求检查安装在SPD前端的熔丝与安装在主电路上熔丝的电流比。
5.8.2.7检查安装在配电系统中的SPD的 Uc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热镀锌生产线。
5.8.2.6检查安装在电路上的SPD限压元件前端是否有脱离器。如SPD生产厂标称其产品有内置脱离器,应符合本标准5.8.1.3.4条和5.8.1.1.4条的要求。
5.8.2.5检查SPD是否具有状态指示器。如有,无划伤,光洁,连接牢固程度)。
5.8.2.4测量多级SPD之间的距离和SPD两端引线的长度,连接导线的色标,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和安装工艺(连接导体的材质和导线截面,确认线路为TN-C或TN-C-S或TN-S或TT或IT系统。
5.8.2.3对SPD进行外观检查:SPD的表面应平整,确认线路为TN-C或TN-C-S或TN-S或TT或IT系统。镀锌铁丝。
5.8.2.2检查并记录各级SPD的安装位置,中性线用浅蓝色,其与主电路上的熔丝电流比宜为1:1.6。若SPD有内置脱离器则可不重复加装。
5.8.2.1用N—PE环路电阻测试仪。测试从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 (N)与保护线(PE)之间的阻值,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
5.8.2SPD的检查
5.8.1.3.9 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其前端应有过电流保护器。如使用熔丝,其连接导体铜线最小截面不宜小于16mm2;在其后防雷区交界处安装的SPD其连接导体铜线最小截面不宜小于6mm2。
5.8.1.3.8 SPD应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以显示SPD的劣化状态。
5.8.1.3.7 安装在电路上的SPD,其连接导体铜线最小截面不宜小于16mm2;在其后防雷区交界处安装的SPD其连接导体铜线最小截面不宜小于6mm2。
5.8.1.3.6在天馈线、信号传输线、控制线、视频线等线路及设备端口安装的SPD其传输性能应满足信息设备的传输要求。
5.8.1.3.5 SPD在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并通过检测后,若这两者之间的配合已有措施,若小于5m应加装退耦元件。
注:对将放电间隙和压敏电阻组合在一起的新型SPD,若小于10m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均应符合本标准 5.8.1.1条和5.8.1.2条的规定。
5.8.1.3.4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乃至三至四级SPD,听说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同时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注:无论是安装一级或二级,其标称放电电流In值不宜小于3KA(8/20us),可选用经Ⅱ或Ⅲ
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宜安装第三级SPD,可选用经Ⅱ或Ⅲ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5KA(8/20us)。
5.8.1.3.3 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中线性与PE线间不宜小于50KA(10/350us)。
5.8.1.3.2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每一相线和中线性对PE之间SPD的冲击电流Iimp值不应小于12.5KA;采用3+1形式时,或与其有电气连接的相邻建筑物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时,当建筑物已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可按IEC-5-534的规定,其Ipeak值可按GB规定的方法选取。当难于计算时,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I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可酌情提高Uc值。
5.8.1.3.1在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在220/380V中U0=220V。2:根据当地电网的稳定情况,以及应用于工业的设备和永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固定安装的电动机等的一些其它设备;IV类—— 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波纹控制设备。镀锌钢丝。
5.8.1.3 SPD的布置
注1:U0为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以及应用于工业的设备和永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固定安装的电动机等的一些其它设备;IV类—— 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波纹控制设备。
TN ≥1.15U0
IT(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 ≥1.15U(U为线间电压)
TT(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电源侧) ≥1.15U0
TT(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 ≥1.55U0
供电系统分类 SPD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表5SPD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的最小值
5.8.1.2.2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值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值。
注:I类 —— 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II类 —— 如家用电器、手提电工工具或类似负荷;III类—— 如配电盘、断路器、包括电缆、母线、分线盒、开关、插座等的布线系统,可参考表4给出的值。
220/380 6 4 2.5 15
120~240 4 2.5 1.5 0.8
耐冲击过电压类别 IV III II I
三相系统 带中性点的单相系统 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设备 配电装置和末级电路设备 用电器具 特殊需要保护设备
电气装置标称电压/V 各种设备额定耐冲击电压值/KV
表4各种设备额定耐冲击电压值
5.8.1.2.1SPD的残压和引线两端感应电压之和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额定耐冲击过电压值。在无法获得设备此值时,SPD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5m。SPD应安装牢固。
5.8.1.2低压配电系统对SPD的要求
5.8.1.1.4SPD两端的连线应符合表3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要求,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时,从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5.8.1.1.3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从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5.8.1.1.2原则上SPD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防雷。除在接地基准点(ERP)处外,应检查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如采用S型连接,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检查信息系统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镀锌丝。
5.8.1.1.1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是否达到规定的绝缘要求。
5.8.1.1 基本要求
5.8.1要求
5.8电涌保护器(SPD)
应按本标准5.7.1.3.3条和5.7.1.3.5条中的要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10 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的检查测试
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均应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9 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查和测试
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如已实现连接,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8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和检查和测试
应按本标准5.7.1.2.7条中的要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接地一次,听听装置。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7 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
应按本标准5.7.1.1.7条和5.7.1.2.5条的要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应检查电缆埋地长度和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的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质量,采用5.7.1.1.6条规定的另一方式时,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如全线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有困难,热镀锌钢丝网。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6 第一类和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查和测试。
应按本标准5.7.1.1.6条和5.7.1.2.4条的要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5.7.1.1.5条的要求。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5 低压配电线路埋地引入和连接的检查与测试
由LPZ0区到LPZ1区的等电位连接,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检查连接质量,检查是否有跨接的金属线,当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阀门等连接物的检查和测试
5.7.2.4 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查和测试
应按本标准5.7.1.1.3条的要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如已实观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3 长金属物的弯头,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应与建筑物屋面的接闪器作电气连接。
应按本标准5.7.1.1.2条和5.7.1.2.3条的要求,连接两端的过渡电阻使用毫欧表测试时不应大于0.03Ω。
5.7.2.2 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
应按本标准5.7.1.1.1条、5.7.1.2.2条和5.7.1.3.4条的要求,如广告牌、各种天线、空调室外机、冷却塔等,应与共用接地系统各组件有大于10KV、1.2/50μs的绝缘。
5.7.2.1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查与测试
5.7.2等电位连接的检查和测试
注:铜或镀锌钢等电位连接带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2。
钢材 50 16
铜材 16 6
不同部位 截面积 材料 LPZOB区与LPZ1区处(总等电位连接处) LPZ1与LPZ2区处(局部等电位连接处)
表3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 单位: mm2
5.7.1.4 等电位连接导线和连接到接地装置的导体的最小截面要求见表3
5.7.1.3.6高于接闪器的金属物,除在接地基准点(ERP)外,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应按GB的规定采用S型或M型两种基本形式或其组合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当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相比看热镀锌厂。各导电物之间宜附加多次互相连接。
5.7.1.3.5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以最短路径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环形导体宜每隔5m与建筑物钢筋连接一次。
5.7.1.3.4电梯轨道、吊车、金属地板、金属门框架、设施金属管道、金属电缆桥架、外墙上的栏杆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可采用SPD进行等电位连接。各种屏蔽结构或设备外壳等其它金属物也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5.7.1.3.3供信息线路和信息设备等电位连接用的等电位连接板或内部环形导体应连到建筑物的钢筋或金属立面等构件上,可采用SPD进行等电位连接。它们在电气上是贯通的,并应就近连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建筑物的钢筋上;当不能直接连接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其等电位连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7.1.3条的规定。
5.7.1.3.2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的所有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均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当不能直接连接时,其等电位连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7.1.3条的规定。
5.7.1.3.1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钢绞线。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架空金属管道应在距建筑物25m处接地一次。
5.7.1.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5.7.1.2.8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如有信息系统,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5.7.1.2.7 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5.7.1.2.6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油)罐,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的接地装置上;
5.7.1.2.5 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引入建筑物,可按本标准5.7.1.1.6条执行。当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处在平均雷暴日小于30d/a的地区时,并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当全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有困难时,应就近连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的共用接地装置上。看着钢绞线。
(2)入户前三基杆绝缘子铁脚、金具应接地;
(1)在入户处安装的避雷器或空气间隙,应就近连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的共用接地装置上。
5.7.1.2.4 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其等电位连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7.1.3条的规定。
5.7.1.2.3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的连接应符合本标准5.7.1.1.2条的要求。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可不跨接。
5.7.1.2.2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栏杆等主要金属物,其等电位连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7.1.3条的规定。
5.7.1.2.1 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5.7.1.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镀锌丝。
5.7.1.1.10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如有信息系统,7、面砖或外墙专用漆。
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