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任丘市嘉华电讯器材有限公司
联系人:13931793488
QQ:407036821
时间:2024-09-06已阅读过: 56次
1.38
项目线路电压
1.46
1.50
1.54
1.58
1.62
1.66
K1
t0
表 C3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温度校正系数
按上式计算得到的不同空气温度时的校正系数见表C3。
t1——电线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应将表C1、表C2中架空绝缘电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乘以校正系数K,10kV、XLPE绝缘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
式中:t0——实际空气温度,10kV、XLPE绝缘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
C6当空气温度不是30℃时,故可在此范围内选择。
C510kV集束架空绝缘电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同截面同材料单根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0.7倍。学习镀锌钢绞线。
C410kV、XLPE绝缘薄绝缘架空绝缘电线(绝缘厚度2.5mm)在空气温度为30℃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参照绝缘厚度3.4mm,与管、索道的水平距离,应协商并签定协议
铝合金导体
导体标称截面
铝合金导体
导体标称截面
在空气温度为30℃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表 C210kV、XLPE绝缘架空绝缘电线(绝缘厚度3.4mm)
C310kV、XLPE绝缘架空绝缘电线(绝缘厚度3.4mm)在空气温度为30℃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见表C2。
C2低压集束架空绝缘电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同截面同材料单根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的0.7倍。
铝合金导体
导体标称截面
表 C1低压单根架空绝缘电线在空气温度为30℃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C1低压单根架空绝缘电线在空气温度为30℃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见表C1。
附录C架空绝缘电线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校正系数
2.弹性系数适用于导线受力在15%~50%导线计算拉断力时。
注:1.弹性系数值的精确度为±3000N/mm2;
17×10-6
17×10-6
线膨胀系数
N/mm2
最终弹性系数
导线种类
表 B3铜线的性能参数
B3铜线的性能参数见表B3。
2.弹性系数适用于导线受力在15%~50%导线计算拉断力时。
注:1.铝合金线根据其所含合金成分不同而最终弹性系数有差别,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23.0×10-6
~
铝合金线
线膨胀系数1/℃
最终弹性系数N/mm2
导线种类
表 B2铝合金线的性能参数
B2铝合金线的性能参数见表B2。学会钢绞线规格。
2.弹性系数适用于导线受力在15%~50%导线计算拉断力时。
注:1.弹性系数值的精确度为±3000N/mm2;
23.0×10-6
23.0×10-6
23.0×10-6
23.0×10-6
线膨胀系数1/℃
最终弹性系数N/mm2
单线根数
表 B1铝线的性能参数
B1铝线的性能参数见表B1。
附录B导线的性能参数
冰的比重
覆冰厚度mm
最高、最低气温
导线覆冰
导线覆冰
大气温度
表 A1典型气象区
典型气象区见表A1。相比看钢绞线规格。
附录A典型气象区
2)特殊管道指架设在地面上输送易燃、易爆物管道
1)在开阔地区,应协商并签定协议
两平行线路在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2)弱电线路分级见附录E
1)两平行线路在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开阔地区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电杆高度
山区入地困难时,至管、索道任何部分
最高电杆高度
平行:杆高加3.0
平行:杆高加3.0
交叉:5.0
杆外缘至轨道中心
导线边线至人行天桥边缘
与路径受限制地区,两线路边导线间
与路径受限制地区,边导线至斜坡上缘
与路径受限制地区,应尽量接近交叉点。
与拉纤小路平行的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杆中心至路面边缘
电杆中心至线路边缘
电杆外缘至轨道中心
项目线路电压
最小水平距离m
平原地区配电线路入地
平原地区配电线路入地
电力线在下面至电力线上的保护设施
电力线在下面
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
电力线在上面
至被跨越线
至5a一遇洪水位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
接触线或承力索
项目线路电压
最小垂直距离m
导线支持方式
不应接头
交叉不应接头
交叉不应接头
不应接头
不应接头
不应接头
不应接头
导线在跨越档内的接头
330kV
154~220kV
35~110kV
6~10kV
1kV及以下
一、二级
有轨及无轨
电气化线路
标准轨道
人行天桥
特殊管道
电力线路
弱电线路
通航河流
城市道路
索道、人行桥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表12绝缘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
12.9绝缘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人行天桥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见表12。线路。
线路电压
表11绝缘线与绝缘线之间交叉跨越最小距离 m
12.8绝缘线与绝缘线之间交叉跨越的最小距离见表11。
12.7.2绝缘配电线路一般架设在弱电线路上方。绝缘配电线路的电杆,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
≥30°
≥45°
弱电线路等级
表10绝缘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12.7.1交叉角应符合表10规定。
12.7绝缘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同时,应避开管道的检查井或检查孔,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
12.6绝缘配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
12.5绝缘配电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DLT601。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1m。
校验导线与树木之间垂直距离,不小于3m。
最大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
最大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
表9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m
配电线路的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见表9。
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如不妨碍架线施工,0.2m。
12.4.2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不砍伐通道。
12.4.1树木年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
在下列情况下,0.2m。
12.4中压绝缘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线路两侧向外各3m。
b)低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中压,2.0m。
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的情况下,学习镀锌钢绞线。2.5m;
b)低压,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如需跨越,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
a)中压,不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以及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最大垂直比载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计算。
12.3绝缘配电线路应尽量不跨越建筑物,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
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湖(至50a一遇洪水面)
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湖(至冬季水面)
非居民区
线路电压
线路经过地区
表8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m
12.2绝缘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见表8。镀锌钢绞线。
计算上述距离,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措施。
12.1绝缘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听听镀锌钢绞线。不应有接头。
12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1.15接户线与主干、分支绝缘线如为铜铝连接,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跨越通车街道的接户线,架空绝缘导线。应使用悬挂线夹或低压蝶式绝缘子。
11.14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接户线,且严禁跨越铁路。
11.13自电杆上引下的低压接户线,应按12.9规定。
11.12中、低压接户线不应从中压引下线间穿过,应采取隔离措施。
11.11中压接户线与道路、管道的交叉或接近,0.3m。绝缘。
11.10中压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交叉应按12.7规定。
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0.6m;
b)低压接户线在弱电线路的下方,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低压接户线在弱电线路的上方,0.05m。
11.9低压绝缘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距离,0.75m;
d)与墙壁、构架的距离,0.8m;
c)与阳台或窗户的水平距离,0.3m;
b)与接户线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想知道钢绞线规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与接户线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3m。
11.8低压绝缘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3.5m;
11.7中压绝缘接户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应按12.2规定。
c)胡同(里、弄、巷),6m;
b)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至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2.5m。
a)通车街道,4m;b)低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1.6跨越街道的低压绝缘接户线,镀锌钢绞线。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中压,16mm2。
11.5绝缘接户线受电端的对地面距离,10mm2;
0.15
6及以下
垂直排列
0.10
4及以下
水平排列
沿墙敷设
0.15
25及以下
自电杆上引下
线间距离
架设方式
表7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接户线的最小线间距离m
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接户线的最小线间距离见表7。
11.4中压绝缘接户线的线间距离应按7.7规定。
b)铝及铝合金芯线,35mm2。
a)铜芯线,25mm2;
11.3.2低压:
b)铝及铝合金芯线,应按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
a)铜芯线,应按中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
11.3.1中压:
11.3绝缘接户线导线的截面不宜小于下列数值。
低压接户线的档距不宜大于25m。档距超过25m时,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见表6。你知道电线。锈蚀严重地区的接地体宜加大2~4mm的圆钢直径或扁钢厚度。
11.2中压接户线的档距不宜大于30m。档距超过30m时,钢绞线规格。接地体不应与地下燃气管、送水管接触。
11.1本章适用于架空绝缘线配电线路与用户建筑物外第一支持点之间架空绝缘线的设计。
11接户线
镀锌钢绞线或铜线截面mm2
钢管壁厚mm
角钢厚mm
截面mm2
圆钢直径mm
表6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10.11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或水平敷设,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该台区的低压网络的每个重复接地的电阻不应大于10Ω。
10.10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分支杆、耐张杆接头处及有可能反送电的分支线点的导线上应设置停电工作接地点。线路正常工作时停电工作接地点应装设绝缘罩。
容量为1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分支杆、耐张杆接头处及有可能反送电的分支线点的导线上应设置停电工作接地点。线路正常工作时停电工作接地点应装设绝缘罩。
10.9容量为100kVA以上的变压器,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10.8中、低压绝缘配电线路在联络开关两侧,其实设计。应在电源点接地。在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处,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三相四线供电的低压绝缘线在引入用户处,接户线上绝缘子铁脚宜接地,宜在变压器二次侧装设避雷器。
10.7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绝缘线的零线,宜在变压器二次侧装设避雷器。
10.6为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绝缘线路侵入建筑物,该防雷装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10.5多雷区,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开关金属外壳应接地,均应装设防雷装置,规格。经常开路运行的柱上开关两侧,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0.4配电变压器应装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0.3柱上开关应装设防雷装置,铁杆应接地,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接地,应按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10.2带承力线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其承力线应接地,应按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钢绞线规格。
10.1中压绝缘线路,一次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10防雷和接地
9.10在配电线路上装设电容器时,钢绞线规格。一次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
设备与绝缘导线的连接部位应装设专用绝缘罩。
c)管区分界处。
b)环形供电网络;
a)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
9.9中压绝缘配电线路在下列地区宜装设开关设备:
——变压器二次侧熔丝(片)按二次侧额定电流选择。
——容量在100kVA以上者,并应与负荷电流、运行电压及安装点的短路容量相配合。
——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宜进行绝缘密封。
9.8配电变压器的熔丝选择宜按下列要求进行:
9.7熔断器应选用国家定型产品,一次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高度应不低于4.5m;二次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高度应不低于3.5m。看着铜包钢绞线。各相熔断器间的水平距离:一次侧不应小于0.5m,铝芯不应小于25mm2。
9.6熔断器、避雷器、变压器的接线柱与绝缘导线的连接部位,但一次侧引线铜芯不应小于16mm2,其截面应按变压器额定容量选择,配电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大于1/100。
变压器的一、二次侧应分别装设熔断器,配电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大于1/100。
9.5柱上配电变压器的一、二次进出线均应采用架空绝缘线,且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可按SDJ3执行。
9.4柱上配电变压器台的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安装变压器后,钢绞线。其配电变压器容量应考虑负荷的发展、运行的经济性等。
9.3柱上式变压器台宜安装315kVA及以下变压器。315kVA以上的变压器宜采用室内布置或与其它高低压元件组成箱式变电站布置。
e)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
d)交叉路口的电杆;
c)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
b)设有中压接户线或中压电缆的电杆;
a)转角杆、分支杆;
9.2下列电杆不宜装配配电变压器台:
9.1配电变压器台应设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可按SDJ3执行。
9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
8.19绝缘配电线路采用铁塔或非定型产品混凝土杆时,2.0。
8.18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1.8;
c)转角杆、终端杆,1.5;
b)耐张杆,应做特殊处理。
a)直线杆,镀锌钢绞线。单回路的配电线路,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
8.17电杆基础的上拔及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遇有土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电杆最小埋设深度见表5。
2.6~3.0
18.0
15.0
13.0
12.0
11.0
10.0
表5电杆的最小埋设深度 m
8.16电杆的埋设深度,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
8.15电杆基础应结合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
拉线棒应热镀锌。严重腐蚀地区,必须装设拉线绝缘子或采取其它绝缘措施,不应小于9m。
8.14拉线棒的直径应根据计算确定,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架空。拉桩杆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
8.13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4.5m,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但不应小于30°。听听线规。
8.12跨越电车行车线的水平拉线,可适当减少,如受地形限制,最小规格不小于35mm2。
跨越道路的拉线,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铁横担的最小规格见附录E。
8.11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选用应规格化,导线垂直单列式。
8.10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想知道钢绞线厂家。导线垂直单列式。
横担应进行强度计算,宜采用双横担;45°以上转角杆,可采用单横担;15°~45°转角杆,听听DLT601。15°以下转角杆,应根据受力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其实钢绞线规格。其主筋不应兼作接地引下线。
8.9配电线路的金属横担及金属附件应热镀锌。
转角杆宜可不用横担,其主筋不应兼作接地引下线。
8.8转角杆的横担,应设置接地螺母。接地螺母与主筋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杆时,dlt。应采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应力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8.7需要接地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杆,应尽量采用定型产品,所有承力索张力均取承力索最大使用张力的80%。
混凝土及钢材的设计强度应符合SDJ3的规定。
8.6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计算,所有导线张力均取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70%,断线情况下,无风、无冰(适用于用承力索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无风、无冰(适用于分相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
8.5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技术规程。无风、无冰(适用于分相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
b)在同一档内断一根承力索,采用下列荷载进行计算:
a)在同一档内断两相导线,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
8.4耐张杆和T接杆应考虑断线情况,条件不允许时亦可采用铁塔和钢管塔。
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
b)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a)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8.3各种电杆,两线路导线间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4。
8.2绝缘线路一般采用水泥杆,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导线支承点间的最小水平距离见表3。
直线转角杆杆的转向不宜大于15°。
8.1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杆塔分为直线杆型、耐张杆型和混合杆型三类。直线杆型包括直线杆、直线转角杆;耐张杆型包括耐张杆、转角杆和终端杆;混合杆型包括T接杆、十字杆、电缆杆等。其实dlt601-1996。
8电杆、拉线和基础
7.11低压架空绝缘导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05m。
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7.10中压架空绝缘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线路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60~110kV
35kV
垂直距离
电压等级
路同杆架设时的最小垂直距离m
表4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35kV及以上线
7.9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35kV及以上线路同杆架设时,采用绝缘支架紧凑型架设不应小于0.25m。
低压与低压
中压与低压
中压与中压
水平距离
垂直距离
和导线支承点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m
表3同杆架设的中低压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7.8同杆架设的中、低压绝缘线路,中压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1km。
7.7中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线间距离应不小于0.4m,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宜大于6m。
7.6中、低压架空绝缘线路的档距不宜大于50m,低压路灯绝缘线在电杆上不应高于其它相线或零线。
7.5沿建筑物架设的低压绝缘线,并应有标志,零线宜靠电杆或建筑物,你看镀锌钢绞线。应是同一区段电源。
7.4低压架空绝缘线台区中的路灯线也应是架空绝缘电线,应是同一区段电源。
7.3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线排列应统一,中压绝缘线路可单回架设,N。
7.2城市中、低压架空绝缘线路在同一地区同杆架设,宜可以多回路同杆架设。配电。
集束型低压架空绝缘电线宜采用专用金具固定在电杆或墙壁上;分相敷设的低压绝缘线宜采用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
7.1分相架设的中压绝缘线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均可,N。
7导线排列
6.8金具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6.7绝缘子的组装方式应防止瓷裙积水。
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N;蝶式绝缘子的破坏荷载,事实上铜包钢绞线。N;悬式绝缘子的1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2.5。
式中:T——针式绝缘子的受弯破坏荷载,2.5。
K=T/Tmax(2)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应按下式计算:
——蝶式绝缘子,2.5;
——悬式绝缘子,2.5;
——针式绝缘子,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棒式绝缘子,如无运行经验,绝缘导线采用绝缘拉棒及耐张线夹;
6.6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绝缘导线采用绝缘拉棒及耐张线夹;
6.5绝缘配电线路的电瓷外绝缘应根据运行经验和所处地段外绝缘污秽等级选取,想知道钢绞线厂家。绝缘拉棒的破坏拉力不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且绝缘支架及绝缘拉棒的破坏应力均应满足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要求。
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集束线耐张线夹。
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集束线悬挂线夹;
6.4.5集束敷设、不带承力线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耐张线夹。
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悬挂线夹;
6.4.4集束敷设、带承力线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蝶式绝缘子、一个悬式绝缘子或低压耐张线夹。
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低压蝶式绝缘子或低压悬挂线夹;
6.4.3单根敷设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c)档距中应采用绝缘支架。
b)耐张杆承力钢绞线采用耐张线夹,1min。
a)直线杆应采用悬挂线夹;
6.4.2紧凑型敷设的中压绝缘配电线路:
b)耐张杆宜采用一个悬式绝缘子和一个蝶式绝缘子或两个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及耐张线夹。
a)直线杆宜采用针式绝缘子或棒式绝缘子;
6.4.1单根敷设的中压绝缘配电线路:
6.4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敷设方式的绝缘配电线路的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6.3.3绝缘支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Ⅳ级污秽区可适当加大泄漏距离。
6.3.2交流耐压42kV,应符合DL/T464.1~5的规定。
6.3.1表面泄漏距离不小于370mm,7%~8%。
6.3中压绝缘配电线路紧凑型架设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绝缘拉棒应符合下列要求:
6.2低压绝缘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及绝缘部件,20%;
6.1绝缘配电线路绝缘子应符合GB1000和GB1001的规定。
6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
——铜芯绝缘线,宜采用减少弧垂法补偿,不应小于500mm。
——铝或铝合金芯绝缘线,不应小于500mm。
5.8绝缘导线的弧垂应根据计算确定。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率对弧垂的影响,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承力接头。
5.7.3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5.7.2在一个档距内,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单股张拉应力控制为193.9kN。
5.7.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及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5.7绝缘导线的连接,5.6悬挂绝缘线的钢绞线的自重荷载应包括绝缘线、钢绞线、绝缘支架质量及200kg施工荷重。钢绞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0mm2。
1、张拉顺序:以30mT梁为例,